煤炭涨价的客观条件:不存在!
近几天,不少媒体又开始发表中国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的预测文章,还有类似“煤价迎来今年最后上涨机遇”的鼓动性文章出台。其目的无非是想在中国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开始谈判“2016年度合同”时,站在煤炭企业的利益一方,出招,借助“天气寒冷”、“北方港口煤炭库存下降”、“恶劣天气影响港口装船与发运”……传统概念,压迫燃煤火力发电等用户接受超出市场价格水平的偏高价格,以便“能捞则捞”一把……
但是,燃煤火力发电等煤炭用户难道就是“无头脑”的“”冤大头吗?且不说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中,燃煤火力发电等煤炭用户也正处于“罗锅上山”的艰难状态,只要稍微仔细地环视一下煤炭供应环境,就可以发现,2016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煤炭市场仍是供给数量大大过剩,其贸易销售价格只有唯一的途径,就是“降价”——国际动力煤(N.ARB 6,100Kcal/Kg)FOB价格向USD40.00/mt、中国国内煤炭市场环渤海动力煤(N.ARB 5,500Kcal/Kg)FOB指数价格向RMB¥250.00/mt方向下滑。
▲ 供大于求
如果,某些“行政或者主管部门”逼迫煤炭生产企业“联合挺价”,那么,就很有可能再次引发进口煤炭数量的大增。其结果不仅不会给中国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价格上的利好”,更会使中国煤炭生产企在2016年第1季度、第2季度面临煤炭销售数量的巨大障碍,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又会出现类似2015年已经出现过的“跳崖式”降价促销……
请看这一“如果”的模拟发展:
(A)在某些“行政或者主管部门”逼迫下,中国煤炭生产企业“联合挺价”……
(B)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燃煤火力发电用户以及其它煤炭消费企业转向进口煤炭的贸易洽谈……
(C)2016年世界煤炭贸易供给过剩数量大约在1.8~2.0亿吨。在化石能能源都在大幅度降价竞销的环境中,有中国买方来洽谈购货,卖方求之不得。何况中国煤炭生产企业“联合挺价”的做法,又会使海外卖方不仅能“出手数量”,还能在交易中意外地”获得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挺价”的分成。
(D)中国进口煤炭的来源主要是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南非、北朝鲜、越南……所谓的煤炭进口税,对这些进口原产国又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E)美元加息,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又会出现多大的影响?而美元对煤炭出口国本币的升值,无疑会加强其煤炭出口的竞争力!以美元计价,降价幅度加大……
(F)如果说,冬季的恶劣天气会对中国北方港口的装船作业出现负面影响,但是对煤炭出口国的港口装船作业恐怕就谈不上是个什么大问题了吧!如果中国东南沿海各个港口每月接卸1~2艘十来万吨的运煤船,中国东南沿海的燃煤火力发电用户以及其它煤炭消费企业还有什么急可着!
(G)中国东南沿海的燃煤火力发电用户以及其它煤炭消费企业无忧地消费着进口煤炭,造成中国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库存的增加,最后导致不得不“降价促销”……要销售得出去,就要与进口煤“拼价格”。此时的价格即使低于进口煤的综合价格,煤炭用户也要在优先执行进口煤合同的前提下,“掺烧”一些国内低价煤。于是国内煤炭生产企业的“去库存”难以奏效……
(H)进口煤炭的增加,还会对中国的铁路运输、港口煤炭发运等产生间接的“次生灾难”……
▲ “联合提价”只会为他人做嫁衣
尽管还有许多,但不能再演绎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为地过度干涉市场价格既害他人,更害自己!
中国煤炭行业出谋“损人不利己”、“搬起石头在自己脚”的“歪招”还少吗?难道还不应从中接受些教训,进而改变一些恶习、寻求一些“阳光”的出路吗?
文章地址:http://www.dgzhanhui.com/gsxw/38.html ,水泥发泡机,注浆泵,矿用注浆泵,矿用湿喷机,湿喷机,砂浆输送泵,矿用喷浆机;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出处!
上一篇:煤炭综合大物流试问路何方